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非常火热。肿瘤免疫学治疗的目的是激发或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也推动了肿瘤研究的发展,但是由于人源化体系的复杂性、免疫系统的部分或无效重组建等问题,致使免疫肿瘤模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临床上迫切需要能够用于个体化验证疗效的体外模型。类器官的出现给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现有的类器官中缺乏免疫细胞限制了其发展。小爱这次给大家介绍一下基本的肿瘤类器官免疫共培养方法,如下:1、...
胰腺癌对化疗或免疫治疗的应答率较低。虽然微创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术是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一种选择,但是这种肿瘤类型的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容易导致肿瘤复发。因此,加强内源性适应性抗肿瘤免疫是提高消融治疗和消融后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王忠敏教授和崔文国教授在Naturecommunications(IF=16.6)上发表了题为“Interventionalhydrogelmicrospherevaccineasanimmuneamplifierforactiva...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脐带、骨髓、脂肪、牙髓、月经血等组织,体外培养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图1TheMesengenicProcess(图片来源于文献,仅供学习参考用)MSC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能够释放出许多具有抗凋亡、免疫调节、促血管生成等功能的生物活性因子,可刺激组织器官再生,并且低水平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不表达MHC...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的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一、细胞交联与裂解在装有20ml生长培养基的150mm培养皿中培养贴壁细胞,长到80%-90%密度,约107个细胞。如有必要,可进行刺激或处理。建议采用1×106个细胞作为一次ChIP的细胞量。1)在20ml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一、前言:多重荧光免疫组化(mIHC)主要的技术原理来自TSA技术,TSA即酪酰胺信号放大,是一类利用辣根过氧化酶(HRP)对靶蛋白或核酸进行高密度原位标记的酶学检测方法。用这种方法做多重荧光染色是利用二抗上带有的HRP(而不是直接偶联荧光素),来催化后续添加入体系的非活性荧光素,该荧光素在HRP和过氧化氢的作用下被活化,跟临近蛋白的酪氨酸残基共价偶联,使得蛋白样品与荧光素稳定结合。然后进行微波处理,前一轮非共价结合的抗体被洗掉,共价结合的荧光素还留存在样品上。再换个一抗来第...
膜蛋白是结合或整合在细胞膜或细胞器上的一类蛋白,在各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基因组约三分之一的基因都用于编码膜蛋白[1-2]。作为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膜蛋白负责细胞内外和细胞间的物质运输、能量传递和信息传导等。其功能紊乱常常与人类重大疾病相关,因此膜蛋白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靶点。图1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去垢剂也称为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同时具有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的分子,能够使脂膜解体释放膜蛋白并维持去膜状态下膜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去垢剂的双极性和理化特性如临界胶...
2023年7月17日,武汉大学郑凌、华中科技大学黄昆及陈红共同通讯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ArenalYY1-KIM1-DR5axisregulatestheprogressionofacutekidneyinju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肾小管特异性敲除Kim1可减轻顺铂或缺血/再灌注诱导的雄性小鼠急性肾损伤。在机制上,在AKI上下调的转录因子阴阳1(YY1)与KIM1的启动子结合并抑制其表达。近年来,肾病作为继肿瘤、心脏病之后的第三大“杀手”...
质粒小科普质粒(Plasmid)是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的环状双链DNA分子。目前在细菌、放线菌、真菌和不少动植物细胞中均发现有质粒的存在,其中细菌质粒是研究最深入、应用较广泛的[1]。因为质粒分子本身具有复制功能的遗传结构,可携带一些遗传信息,并且其自我复制能力和携带遗传信息能力非常强大,经过基因表达后可使其宿主细胞表现相应的性状,所以质粒常被用作基因载体,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2]。图1大肠杆菌质粒分子结构示意图质粒提取方法及原理质粒的提取...
电话
微信扫一扫